近日,《红色印记故事汇》主任、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副秘书长任建伟一行,赴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调研,实地参观“北京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及“平南抗战大兴展览馆”,深入挖掘平南地区红色革命历史脉络。庞各庄镇政府重点工作督导办主任邵爽全程陪同,并就王场村抗战时期的地道斗争史及平南红色文化传承工作作详细介绍。
庞各庄镇政府重点工作督导办主任邵爽为《红色印记故事汇》主任、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副秘书长任建伟介绍地道遗迹历史
调研中,邵爽重点介绍了王场村作为平南红色文化核心载体的建设成果。依托大兴区史志办等部门的系统性历史资料整理,“北京王场村地道遗址博物馆”以“修旧如旧、修旧如故”原则复建,核心区占地3000平方米,完整呈现了地道遗址、李焕章故居、院落、体验地道及参观廊道五大展区。其中,地道遗址还原了抗战时期木匠李焕章设计的秘密入口——搬开土炕旁的坐柜即可进入双层地道,上层长100米通沙窝村,下层长700米延伸至东北坟地,洞内高仅1.5米,需猫腰穿行,展现了军民在“蒙金土”(表层沙土、下层胶泥的特殊地质)中因地制宜的智慧。
紧邻博物馆的“平南抗战大兴展览馆”则以2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系统梳理了平南地区抗战史。展览以“平南红色文化”为主线,通过实物、图文及多媒体技术,详述了王场村作为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前哨的战略地位,以及平南军民利用“蛤蟆蹲”(早期地洞雏形)逐步发展为复杂地道网络的历程。馆内特别展出了抗战时期民兵武器、地雷等文物,并依托史志档案还原了徐溅、苏玉振等革命领导人在此指挥斗争的细节。
邵爽进一步介绍,王场村近年以“三馆一区一道”为核心推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除两座展馆外,村内还打造了“农工文化展示区”,陈列新中国农业机械发展史及特色农具,并规划种植应季作物以映衬新农村风貌。
任建伟在调研过程中指出,平南地区(冀中)是连接平西、平北、冀东及冀热察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纽带,与冀中根据地隔永定河相望,同属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元帅领导下的抗日核心区域。抗战时期,平南军民依托地道战等灵活战术,与冀中吕正操部、冀热察萧克部紧密协同,在物资输送、情报互通、战役配合上形成“铁三角”格局,为巩固华北敌后抗日战线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冀热察根据地成立后,原属冀中的保定地区被划入其管辖范围,进一步凸显了冀中与冀热察“唇齿相依、并肩作战”的革命情谊。
2018.9.18——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举办“纪念平西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四纵队(后为冀热察挺进军)创建80周年,‘不忘初心,红色马栏’活动“
王场村红色遗址是平南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展现地道战的智慧,同时在于揭示冀中、平西、冀热察等兄弟根据地“一盘棋”联动作战的宏大图景。冀热察根据地作为晋察冀军区“挺进东北”的前哨站,与平南地区始终血脉相连。深入梳理平南与平西、冀热察的互动关系,对还原华北抗战全貌、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大意义。
门头沟斋堂村
调研尾声,任建伟表示,《红色印记故事汇》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重点支持项目,拥有优质红色资源,与冀热察分会一同推动冀热察、平南等红色文化研究。他表示,期待未来与庞各庄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相融合,通过《红色印记故事汇》平台整合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等资源,邀请革命后代、专家学者助力大兴红色平南文化的发展,开展多元化红色文化活动,共同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共同体”,推动平南抗战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动能。
高佩璞(高克恭将军之子、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会长)、任建伟(《红色印记故事汇》主任、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