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陈昊苏(老红军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在两会闭幕后,向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会长高佩璞(老红军高克恭将军之子)寄赠三首感怀诗作,以凝练的诗句总结两会精神、展望国家发展图景。诗作融合科技创新、国际格局与民族复兴主题。诗作如下:
2025两会感怀
(一)
人工智能大爆炸
迪普奇客有神功
瞪羚携进独角兽
新貭生成众火红
更重民生好房子
领先科技跨时空
后来居上中华爱
日月春秋正道通
(二)
三极多边新世界
全球命运向同天
中俄友好前程远
老美霸凌末路偏
欧日两端将逐利
亚非一体启多元
东升金鸟能普照
五陆风云共领先
(三)
青松喜看严冬尽
华夏迎新几代情
古老河山重奋起
青春不老再争赢
和平宗旨千秋意
建设豪英万里行
向富向强常进取
百年共庆大光明
陈昊苏
2025年3月11日
科技与民生并重: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一首诗以“人工智能大爆炸”开篇,描绘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诗中“迪普奇客有神功”“瞪羚携进独角兽”等意象,既呼应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新质生产力”议题,也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催生的新动能。例如,江西代表团在两会期间重点考察了融媒体技术应用与AI创意视听内容,强调“守正创新”的科技传播路径。诗中“更重民生好房子”则与基层代表关注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家政服务业规范化等民生议题相契合,凸显科技发展需以惠民为落脚点。
多边外交与全球治理:倡导命运共同体
第二首诗聚焦国际关系,以“三极多边新世界”概括当前全球格局。陈昊苏在诗中批判“老美霸凌”,强调中俄友好合作与亚非多元发展,与其长期倡导的“反对大国主义”“推动公共外交”理念一脉相承。作为中国民间外交的资深践行者,他曾提出“中国需争取国际同情而非怜悯”,主张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增强软实力,与诗中“全球命运向同天”“五陆风云共领先”的愿景形成呼应。这一思想也与两会期间代表热议的“提升国家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不谋而合。
青春中国与和平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第三首诗以“青松喜看严冬尽”起兴,抒写民族复兴的豪情。陈昊苏作为革命后代,诗中“古老河山重奋起”“和平宗旨千秋意”既是对父辈精神的传承,亦是对新时代中国“量力而行承担大国责任”的注解。他曾在政协发言中强调,中国需以谦虚姿态参与全球治理,解决自身问题即为国际贡献,与诗中“向富向强常进取”的进取精神形成互文。这一理念也与基层代表关注的乡村振兴人才激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相呼应,体现内外兼修的发展观。
诗作背后的外交哲思与时代回响
陈昊苏的感怀诗不仅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更是两会精神的诗意凝练。作为公共外交的倡导者,他通过诗歌这一文化载体,将中国的发展叙事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既展现“科技强国”的硬实力,也传递“和而不同”的软实力。两会期间,从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到乡村振兴人才引留,从人工智能创新到多边外交实践,代表委员的建言与诗中的多维视角共同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立体图景。正如诗末所期——“百年共庆大光明”,这份跨越时空的冀望,正通过代代奋斗者的“万里行”逐步照进现实。
左:高佩璞(老红军高克恭将军之子、八路军研究会翼热察分会会长)右:陈吴苏(老红军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